浩浩湯湯夢正圓
——寫在武陵酒業千畝萬噸醬酒生態工業園破土動工之際 |
周勇軍 田正校 張晶 |
2010年5月,懷“一將一山河”的豪情,武陵酒作為湘酒代表獨家入駐上海世博會。
由武陵酒贊助的2011“贏銷先鋒”湖南論壇暨中國酒商生存與發展系列講座,吸引了眾多酒類經銷商前來聆聽。
湖南武陵酒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冠毅,在為著名演員唐國強講解武陵上醬酒的瓶身設計理念。
武陵酒策劃的酒類營銷論壇已成為每年一度的酒界盛會。
在中國名酒武陵酒品牌顧問聘任儀式上,20位熟諳武陵酒文化的社會各界人士被該公司聘任為“中國名酒武陵酒品牌文化建設高級顧問”。
圖為武陵酒新品品鑒會趣味品酒環節中,消費者代表逐杯甄別未貼標簽的“茅臺”、“郎酒”、“48度新武陵少醬”三種醬香型白酒。
一般白酒加冰會使酒體渾濁,產生水味,從而破壞口感,只有醬香型白酒才能加冰(加水)飲用。圖為調酒師用冰鎮后的蘇打水調兌醬香武陵酒,帶來獨特的風味。
千畝萬噸武陵醬酒生態工業園廣場鳥瞰圖。
特約撰稿 周勇軍 田正校 張晶
風·酒鄉應時唱大風
地處洞庭西隅的常德,用她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書寫了燦爛的歷史。城頭山的發掘證明在7000年前就有農人在這里躬耕勞作、繁衍生息;在這里還發掘了12萬年前石板灘舊石器時代的遺址;繼而在柳葉湖西側、白馬湖附近,發現了廢家嘴新石器時代的早期遺址;在這里,農耕文化、采菱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龍山文化以及隱逸文化閃爍著恒久的光輝。不難看出,這些文化與酒有著密切的聯系。特別是農耕文化,為酒的起源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沈從文在《邊城》里的這段精彩描繪正是常德的真實寫照。人們不會忘記,古時的常德城,一條麻石街、一溜吊腳樓,就像一位青衣小帽、極度清貧的雅士。盡管如此,在這個素有湘西北門戶之稱的水鄉小城,酒鋪、酒館比比皆是,可謂是十里長街酒飄香。聰慧的常德人還創造了燦爛的飲食文化。他們把川菜的火鍋和湘菜的濃味相結合,創造出了獨具一格的常德菜,后被稱之為“常德缽子菜”。每逢節假日或者邀會親朋戚友,總會燉上一兩缽,多的達到五六缽。爐火熊熊,香氣陣陣,正是下酒的好菜。元代詩人張虛白對這般景象有過生動描述:“武陵春色好,十二酒家樓。大醉方回首,逢人不抬頭。”
在唐、五代時期,武陵城內釀酒盛極一時,尤以崔氏酒最為著名,有“老嫗香芻古瓦盆,當時勝入杏花村”之說。李白、杜甫、陶淵明,他們在武陵飲酒吟詩。那是一個寒風料峭的冬日,在武陵城內,靠沅水邊的一個酒鋪里,李白和他即將流放到澧州的好友呂使果,懷著無限的惆悵頻頻舉杯,不知不覺醉臥酒店,吟出了“惜別若夢中,天涯復相逢”的曠世名句。晚唐澧州詩人李群玉在常德飲酒,留下詩作200多首。他曾用詩記載過一個盛大的酒宴場景:“東山夜宴酒成河,銀燭熒煌照綺羅。四面雨聲籠笑語,滿堂香氣泛笙歌。泠泠玉漏初三滴,滟滟金觴已關酡。共向柏臺窺雅量,澄陂萬頃見天和。”
常德人期盼的日子終于到來了。那是2003年的冬天,這年的氣溫比以往任何一年的冬天都高一些。濃香鼻祖——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的老總帶著他的團隊來到武陵酒業,他操著渾厚的四川口音說:“武陵酒得過金獎,這就是資源,這就是發展的空間。”他們愿意與武陵酒攜手,在桃花源里的城市干一番事業,武陵酒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在很短的時間內,瀘州老窖投資2億多元進行了廠區擴建、技術改造、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武陵酒總廠建筑面積達4600多平方米,實現了產品系列化、包裝系列化和產品標準化。武陵酒產品從最初的“岳陽樓牌”到褲幣型武陵酒,再到集古典氣質與現代氣派于一身的“武陵三醬”等系列產品,武陵酒已邁入了中國高端白酒之列。
歲月無言,前進有聲。武陵酒的振興不禁使筆者聯想起漢高祖劉邦,在戰勝項羽后,路過他的故鄉與父老鄉親酒酣時擊筑,同時唱起《大風歌》。武陵酒的“大風歌”已經完成了它的第一樂章。聽!這是時代之聲,是天籟之音……
雅·“南國一醬”顯風雅
看了武陵酒“一帥三醬”的包裝,那樣威嚴,那樣淡定,那樣莊重,那樣精美,筆者從內心里不得不佩服武陵酒品牌的策劃者,真想見一見,和他聊一聊。
他來了,他風塵仆仆地來了。這位戴著深度眼鏡、皮膚白凈的中年人,就是今天的武陵酒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冠毅。從外表看來,他并不是筆者想象中氣勢如虹的企業家,倒像一位智慧聰穎的學者、教授。他那有序的談吐和優雅的風度不正是從另一個方面展示了武陵酒的特質嗎?
宋冠毅何許人也?一個與常德酒業結下了不解之緣的干部。2000年,從政府出來之后,他帶著與酒業分不開、拆不散的“戀情”到全國各地為酒類企業操盤、做品牌策劃。正當他的事業步步向上的時候,家鄉傳來了佳音,瀘州老窖入主武陵酒。此時,他深深感到自己應該回到家鄉,和武陵酒人一起振興武陵、振興企業。2007年,丹桂飄香的日子,他回到了常德。知人善事的武陵酒人和瀘州老窖公司一下就把他抬到了總經理的位置。他上任后,以特有的膽識,提出了“武陵名酒回歸之旅”,并制訂了三個“五年計劃”。
第一個五年:從2007年開始,用5年時間,喚醒復蘇武陵酒。到2010年底,武陵酒要成為常德地區第一高端接待用酒品牌,躋身湖南省高端白酒第一陣營。
第二個五年:從2011年到2015年底,完成武陵酒醬酒生態園建設,使武陵酒成為湖南省第一高端白酒品牌,同時躋身華南乃至華東地區第一高端白酒陣營(前五名),初步實現年銷售收入12至15億元。
第三個五年:到2020年底,實現武陵酒與資本市場的對接,真正回歸到中國名酒第一陣營,實現年銷售目標30至50億元。
“宋氏三個五年計劃”剛一出爐,有人說他不現實,有人說他癡心妄想,還有人說他發瘋了。而宋冠毅沒有受到外界干擾,他堅定地相信明天的太陽會更燦爛。憋足了一口氣的武陵酒團隊相信,思路決定出路,細節決定成敗。只要把要做的工作一件一件做好,把生產武陵酒的每一個環節都做細、做實,把關系到武陵酒質量的每個關口把緊、把嚴,就不相信造不出好酒,就不相信作為全國金牌名酒的武陵酒踏不上回歸之路。
常德作為酒鄉,由于歷史原因,被其他地方遠遠甩在了背后。常德人民不服氣,眼睜睜看著外地酒飄香。就在宋冠毅遇到各種質疑挑戰的時候,常德市的領導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常德幾代人的‘酒鄉夢’,要靠你們這代酒業人來圓了,這是600多萬常德人的酒夢。”彼時,宋冠毅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通過幾年努力,他們把“神話”變成了現實。這里是幾個有說服力的數據:2008年,武陵酒廠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2009年,銷售收入6000多萬元;2010年1.27億元;今年銷售收入有望達到2個多億。在短短3年中,銷售收入翻了7倍……
更可貴的是,他們在擴張品牌的同時,更注重質量的保證。現在,武陵酒建起了一支實力很強的技術隊伍,擁有國家級釀酒大師和品酒師6名,省級品酒師10名,高級釀酒師30名,其他各專業技術人員60名。武陵酒、瀘州老窖還與四川理工學院微生物發酵工程系共建了白酒研發實驗室,為武陵酒品質穩定和提升、工藝傳承和發揚提供了保證。
武陵酒,深得精微之道,由表及里,去偽存真,精挑細選釀酒原糧,甄選川南瀘州“綠色有機生態原糧種植基地”的上等糯紅高粱;選取優質小麥中“軟質小麥”制曲;汲取德山之山泉為釀酒水源。歷經數十道工序,經過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八次堆積發酵、八次入池發酵,七次分級取酒,整個過程歷時整整一年,納春秋之靈氣于一身,集四時節律為一統;更有“四高兩長”的特殊工藝:高溫制曲、高溫純糧堆積和高溫固態發酵、高溫蒸餾接酒、長期窖藏、勾兌精湛等精髓工藝,成就武陵酒鉛華洗盡后的尊貴和稀有。
在武陵酒的香型上,有了明確的定位。武陵酒人經過反復研制、推敲,在國家級釀酒大師和品酒師的建議、指導下,最終將武陵酒的香型定位為幽雅醬香型。要雅鑒今天的武陵酒,總結起來就是“觀、聞、品”。
觀:醬香武陵色澤微黃,酒質凝練;通透的酒杯盛裝醇厚的酒體,在柔和的白光映襯下,愈加晶瑩剔透,氣質動人。
聞:托杯,以鼻輕靠酒杯,深呼吸以輕輕吸入酒香;武陵酒豐潤飽滿的幽雅香氣便悠然沁入肺腑,心舒神馳,未飲已先陶醉其中。
品:小飲一口,輕咂幾回,讓酒液滲潤口舌,其豐滿的綿甜味、爽凈的濃郁香、細膩柔順的入口感融合一體令人享受無邊,如飲玉液瓊漿。
細品“南國第一醬”,仿佛看到了將軍胸掛勛章、身佩戰刀,金戈鐵馬的風雅;那綿甜柔和的口味又仿佛體驗到了天地同釀、和諧共生的風雅;那晶瑩剔透的酒體,又宛若看到了煙波浩渺、一碧萬頃的洞庭湖的風雅。